《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能源电力新篇章》
本网讯 10月8日,《人民日报》刊发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邹磊署名文章《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能源电力新篇章》。现分享全文如下。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能源电力新篇章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进一步作出重大部署,对能源电力改革发展提出新部署新要求。能源电力是关系国家能源安全、经济发展和民生福祉的基础产业,作为能源电力央企,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更加坚定地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进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深刻认识深化能源电力改革的实践经验和时代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力体制机制经历了集资办电、政企分开、厂网分开和“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等多轮改革。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我国不断加强能源发展改革顶层设计和重大布局,推动实施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全国统一的电力市场体系,“获得电力”、煤电容量电价、绿色电力证书等一批重大改革成果落地实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力供应系统和清洁发电体系。
准确把握能源电力央企的职责与作用。能源电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指标。能源电力央企处于服务保障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领域。我们要站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努力成为经济增长的“顶梁柱”、绿色转型的“排头兵”、科技创新的“国家队”、维护安全的“压舱石”。
准确把握能源电力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当前,我国能源电力面临需求压力巨大、供给制约较多、绿色转型任务艰巨等一系列挑战。作为能源电力央企,我们要始终保持战略清醒,正确处理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经济价值与功能价值、传统产业与战新产业、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等关系,切实发挥能源电力央企自身优势,在服务国家战略、降低社会运行成本、提升民生福祉、应对极端气候条件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有效的作用,把能源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准确把握能源电力改革的方式与方法。当前,能源电力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作为能源电力央企,我们要更加自觉地用改革的思维、改革的办法去谋划改革、推动发展,准确把握改革发展面临的时与势、危与机、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兼顾,坚持破立并举、先立后破,持续巩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成效,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加快建设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
依靠改革推动能源电力加快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与挑战,能源电力央企要自觉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加快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进一步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推动能源消费更加绿色低碳。绿色低碳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选择。作为能源电力央企,我们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切实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装备制造、工程建设等企业合作,集约化开发各类“新能源+”、绿电替代、综合智慧能源等项目,促进产品产业创新,以更低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动能源供给加快转型升级。深化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以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构建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绿色氢氨醇、新型储能、综合智慧能源、绿色低碳、节能环保产业协同发展,能源数字、绿色金融产业支撑保障的新兴产业集群。大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规模设备更新、节能降碳和安全改造,大力发展风光火储一体化基地和新能源项目,有序发展清洁高效、灵活低碳的新一代煤电。
推动能源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加强工程硕博士培养力度,有效整合项目、基地、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加快培育和形成能源电力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健全开放协同的外部创新体系,持续深化与头部企业、重点高校、研究机构、专家团队的深度融合、协同创新。主动牵头或参与国家科技攻关任务,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推动能源体制机制迸发活力。全面落实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决策部署,激发企业活力动力。主动融入全国统一电力大市场,按市场化机制高效运行,全面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坚持应整尽整、能合尽合,实现优质生产资料和人才资源的有效聚集、高效利用,把改革成果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效率效益。
推动能源国际合作全方位加强。积极践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重点市场区域及国家政府能源机构开展对接,持续扩大与世界一流能源企业及金融机构、智库机构的合作“朋友圈”,推动能源电力技术、装备、标准、文化、品牌一体化“走出去”“走上去”,促进国际化业务发展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