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孙杰)昨天是大暑,京城热浪汹涌。106.9万千瓦!大唐高井热电公司的仪表盘上,这一数字意味着这家电厂进入迎峰度夏的“尖峰”时段,每小时就有106.9万度电从这里奔涌而出,给热浪裹挟中的市民送去实打实的清凉。
“你看这屏幕,5台机组全在线,正开足马力跟高温较劲呢。”集控室里,发电部主任华涛密切关注着屏幕上的数据变化。1959年建厂的高井热电厂,在京城电厂里算是“爷爷辈”的,如今5台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一字排开,138万千瓦的总装机容量,让它稳坐北京单厂发电规模头把交椅。
集控室就像电厂的神经中枢,大屏幕上的参数曲线跟股市里的K线图一样热闹。华涛倚靠在椅子上,工装后背印出两圈汗渍:“北京夏天用电跟人上下班似的,早晚准是两个高峰。”上午10点第一个高峰刚过,屏幕上的实时负荷降到55万千瓦,每小时55万度电仍在稳稳输出,在发挥首都电源支撑作用的同时,为绿色电力消纳腾挪出可观的空间。
如今北京用电,八成靠京外支援,本地14家主力电厂就是家门口的顶梁柱,得随时听着电网调度的号令。高井热电厂的本事在于“反应快”,1分钟内就能让机组发电量跟着指令变。“电网要是喊‘渴’,咱立马就能把电送出去,绝不掉链子。”华涛抹了把额头的汗,话里带着股子硬气——这可是保首都用电的底气。
穿过集控室外的走廊,就是电厂的“心脏”地带——燃气轮机机房。推门进入,映入眼帘的是足有十余米高的重型燃气轮机,耳边传来燃气轮机轰鸣声,还有扑面而来的滚滚热浪。
“天越热,设备越需要盯得更紧,不能出一点差错。”迎峰度夏期间,工作人员加密日常巡检频次,不仅要用听音棒从运转机组的轰鸣声中排查异常,还要用测温枪检测室内外诸多设备的温度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