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榜样 卓越力量|余冰洋:在雪域高原绽放绚丽之光
来源:
作者:周岗 赵海伊
日期:2025-05-16

榜样心语:这里海拔虽高,但我理想信念更高;这里氧气虽薄,但我奋斗热情更浓。高原的夜很长,但心中的信仰始终明亮;工作的担子很重,但肩上的责任让我步履铿锵。我始终以共产党员的初心为灯塔,在风雪中跋涉、在严寒中坚守。我愿继续做雪域高原上的一颗螺丝钉,把能源报国的使命拧紧在祖国的脉搏里,用实际行动证明:共产党员的底色,经得起风雪淬炼;能源人的担当,扛得起时代重任!

余冰洋,现任大唐玉曲河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自入职进入大唐西藏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系统工作十四年来,他始终坚守在边远艰苦地区从事水电建设管理工作,凭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精湛深厚的技能水平,在水电开发与驻村帮扶的舞台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先后荣获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优秀共产党员、乡村振兴先进个人和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23年6月9日,世界首台(套)500兆瓦级高水头冲击式机组科研攻坚示范项目——扎拉水电站主体工程全面启动。看到自己和同事们辛辛苦苦跑出来的项目终于落地实施,余冰洋心里的石头也终于落地了。

2021年,扎拉水电开发进入了前期攻坚的关键阶段。面对前期工作遇到的移民搬迁等重重困难,余冰洋没有丝毫退缩,而是以“舍我其谁”的勇气和“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毅然决然地冲锋在第一线,在阻工现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进行说服劝导,走村入户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讲政策,协调地方政府成功解决阻工问题,为项目现场勘探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在扎拉水电站实物指标调查工作中,余冰洋克服高原反应、恶劣天气等重重困难,带领团队徒步翻越海拔3500多米的雪山,历经10天的艰苦努力,成功完成了装机容量100万kw级水电站的实物指标现场调查工作,为扎拉水电站的建设进程注入了强大动力。

实物指标调查时间与项目开工时间跨度大,实物指标数量与补偿标准变化等,都给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在扎拉水电站建设推进过程中,余冰洋主动作为,积极协调林芝、昌都市相关部门,及时完成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补偿协议的签订,妥善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在办理使用林地手续时,他提前协调各方力量,仅用四个月就完成了从报告编制到审查、批准的一系列复杂流程,确保了项目使用林草地的依法合规,为扎拉水电站的顺利开工建设创造了关键条件,推动了项目高效建设。

2022年5月,在西藏公司党委的号召下,余冰洋主动请缨,从水电开发一线走进了雪域高原的田间地头,开启了人生中最特殊的“工作任务”——担任西藏察隅县察瓦龙乡珠拉村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开展驻村帮扶工作。

珠拉村地处偏远,自然环境恶劣,交通极为不便,蜿蜒崎岖的山路不仅增加了出行的时间成本,更让物资运输困难重重,建筑材料、生活用品等常常难以顺利送达,严重阻碍了当地经济发展和村民致富。面对这些情况,余冰洋和驻村工作队的队员们严格落实 “三扶三真,五位一体”大唐特色帮扶体系要求,想法设法为村民联系就业、解决村内道路建设和饮水等问题,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干部威信低、历史遗留问题多、百姓不合理诉求多、就业帮扶推进难度大、产业帮扶找不到切入点,现在村干部和老百姓都在观望,就是想看看我们是不是来干实事的,因此,近期工作重点就一件事,咱们就从工作作风和制定帮扶方案做起,第一时间把大唐驻村工作队形象树立起来。”余冰洋带着队员们完成全村村情摸底后,在首次驻村工作队闭门会上面对诸多问题提出了开门头件事。

会议后的第二天早上八点半,多年没有按时打开的村“两委”大门准点打开了,慢慢的老百姓发现工作队入户的次数多了,提出的诉求有回应了,解决问题的效率也提高了。同时,为解决村“两委”组织涣散、凝聚力不足等问题,余冰洋从加强党组织建设入手,定期组织党员学习,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提升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与责任意识,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积极为村民办实事、解难题,逐渐赢得村民信任,驻村当年成功摘掉了“软弱涣散党支部”的帽子,并获得了先进村党支部的光荣称号,让基层党组织焕发出新的活力。

夜晚,村里漆黑一片,村民出行极为不便,存在安全隐患。余冰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帮助村民解决实际问题,余冰洋带领驻村工作队多方奔走协调资源,解决资金不足问题,在村内主要道路安设清洁能源路灯,不仅照亮了村民的夜晚出行路,还温暖了村民们的心,让驻村工作队得到了村民的认可。

由于当地缺乏完善的水利设施,村民长期面临饮水困难,日常用水需到较远的水源地挑取,费时费力。余冰洋积极联系相关部门与企业,争取到专项资金,组织施工队伍铺设管道,将清澈的自来水接入村民家中,彻底解决了村民的饮水难题。考虑到农业生产灌溉需求,他积极推动灌溉工程建设,把灌溉水引入耕地,为农作物生长提供充足水源,保障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农作物产量,为村民增收奠定基础。

秉承“誓把他乡做故乡”的情怀,余冰洋和他的队友们在玉曲河畔,积极帮助村民探索就业增收渠道,根据村民自身技能与特点组织开展技能培训,提升村民就业竞争力。经过一年多的辛勤努力,成功为当地20余名村民解决就业,累计使用人工4000余工日、机械设备2125台班,全体村民全年增收550余万元,人均增收2.0万元,不仅兑现了承诺,更逐渐摸索出一条“企地同心、幸福共享”的乡村振兴特色路,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认可,两次被察隅县委组织部推荐为西藏自治区级优秀驻村第一书记、队长。

一身泥泞,满身星光。从水电开发到乡村振兴,余冰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雪域高原的沃土上,诠释了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壮丽篇章。

上一篇:
下一篇: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5-22 17:55:01